军事理论知识点杂烩
中国国防
国防概述
国防是什么?
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职能
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止外来侵略与颠覆。
不同社会形态的职能侧重不同:
奴隶和封建社会:将各阶级维持在一定的“秩序”范围内。
资本主义:以武装力量保护和扩大商品生产与贸易,防范传统与非传统的军事威胁。
社会主义:维护国内安全与稳定,确保各民族的平等生存与发展,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基本内容
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
地位作用
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抵御外来入侵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有利屏障。无国防何谈主权、领土、安全和统一。
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旧中国的两半社会性质和新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讨论,尚武精神、中国梦等)。
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条件
生存、政权稳固和利益维护离不开国防。
国防类型
按社会形态
奴隶制国家国防、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按历史时期
古代、近代和现代。
是否处于战争状态
战时和平时
按国家基本政策和战略属性
扩张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进攻型战略,为己损人、侵略、颠覆和渗透,发动侵略、侵犯他土和主权。
自卫型:维护国家安全、防止和抵御外敌入侵。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了其国防是自卫型,军事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
按国家防务中与他国相互关系
联盟型:缔结军事同盟、联合国家防卫,北约、华约等。
自主型:不结盟、独立自主发展。
中立型:和平中立,其中有的完全不设防,有的全民防卫。
按国家地理特点尤其海陆关系
内陆国家国防(陆空)、濒海~(海陆空)、岛国国防(海空)。
国防历史与启示
中国古代国防
始于夏,建立奴隶主专政机关,建立军队和早期国防。夏至秦一统,主要表现在奴隶主与诸侯国间兼并战。这期间:1.修明政治、变法图强;2.改革军制,练兵习武;3.重视教战,国人尚武。
战国时,过去的车兵进化到有车、骑、步兵和舟师等多兵种军队。
春秋战国的兵法理论:《孙子》—— 孙武(春秋)、《吴子》—— 吴起(战国)、《六韬》—— 姜子牙、《司马法》—— 姜子牙、《孙膑兵法》—— 孙膑。等。
武装力量构成:中央军(警卫宫廷和京师、战略预备队)、地方(地方卫戍)、边防(戍守边疆、屯田)和地方私人武装等。
征兵制、世兵制、募兵制。
边防建设:“万里长城”;防倭寇明建海防,修卫城为骨干的防御工程。
近代
1840鸦片战争进入两半(《中英南京条约》),1858,英法《中英天津条约》等。1883,虽镇南关大捷,但仍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1894,甲午战争《中日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临时约法》规定中国领土。此后进入16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31.9-1932.3,日侵东三省。1937.7.7,全面侵华。14年抗战。
八年全面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游击战争。
现代
组建边防部队建立边防军事设施、海岸工程和空军前进机场组成的沿边、沿海设防体系。
绝对服从党的绝对领导的政治性、自卫型防御性、人民性和自主性。
启示
-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可举商鞅变法、从隋末昌盛起来的大唐帝国。
-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管仲的“富国强兵”,有经济才能有国防。
-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前提。清政府不发动人民群众而中国共产党发动,前者覆灭,后者取得胜利。
国防时代内涵新变化
- 范围拓展,各种安全问题交织。
- 目标拓展,打赢到遏制,争取和平到维护和平。
- 任务拓展,提高应对各种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 手段拓展,密切配合政、经济、文化、法等手段,实现综合安全。
国防法规
体系
国家和军队现行国防法律规范按层次和门类构成的有机整体。
纵向有宪法之下三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横向有16个类被:国防基本法类、国防组织、兵役、军事管理、军事刑、军事诉讼、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工业、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军人权益保护、军事设施保护、特别行政区驻军、对外军事关系、紧急状态、战争。
主要国防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3.14,八届全国人大,2009.8.27,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55.7.30,一届全国人大,1984.5.31,六届人大新兵役法。人大常委会1998、2009、2011三修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4.28,九届人大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2010.2.26,十一届人大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6.10.29,八届人大常委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2.23,七届人大常务委员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2005.6.23,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公布,于2017修订。
国防法规与其他部门法同时使用某情况事,前者常优先使用。
公民国防义务权利
义务
- 兵役:服现役(每年12.31前,满18周岁当征集服现役,未被征集22周岁前仍可被征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可到24周岁,还可征集18-22的女性公民、战时可征召36-45的男性)、预备役(经登记,预编到现役、编入预备役部队、民兵组织或其他形式的。退出现役的士兵符合条件加入预备;经考核,适合任军官的服军官预备。士兵预备役:18-35周岁,可适当延长;第一类:预编到现役部队、编入预备役部队和经预备役登记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第二类:经预备役登记编入普通民兵组织,其他经预备役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的;军官预备役(看书))
- 接受国防教育:每年九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 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组成,前者36学时,2学分;后者2-3周,不得少于14天112学时,2学分。
- 保护国防设施
- 保守国防秘密
- 协助国防活动
权利
- 对国防建设提建议
- 对危害国防行为进行制止或检举
- 获得经济损失补偿:国防建设或军事活动对公民合法权利产生经济损失后可依法申请补偿。
义务和权利关系
两者对立统一,同产生、相辅相成,有一致性(对等性、平等性和同一性)
国防建设
体制
- 国防领导体制:国家领导国防活动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
- 武装力量体制:国家或政治集团关于武装力量整体结构的制度。主要有常备军、后备部队、武装警察和群众武装。四种全有的如古巴、没有群众的如欧洲、北美、常备+武装或+民兵的两种结合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多数和亚洲部分;还有单一的如少数小国家。中国是人民解放军现役预备役、武装警察和民兵“三结合”。
- 国防动员体制:国家为进行国防动员而确立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包括国防动员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相互关系等。是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动员令。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领导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制定国防动员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国家主席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国防动员的实施。
- 国防经济体制
- 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管理体制
国防战略
筹划和指导国防建设与斗争全局的方略,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根本利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决定了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
国防政策
国家制定的一定时期内指导国防活动的基本行动准则。
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为贵”的中华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根本目标。抵制侵略和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海问题一定实现。
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中国国防鲜明特征。
好战必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
中国国防战略指导。
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原则,实行积极防御,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强调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以及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相统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中国国防发展路径。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防世界意义。
武装力量
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中国武装力量性质和宗旨
必须始终不渝地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忠于党、社会主义、祖国、人民,绝对忠诚、纯洁和可靠。
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使命任务
新时代使命任务是: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 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 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
- 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
- 维护重大安全领域利益。
- 遂行反恐维稳。
- 维护海外利益。
- 参加抢险救灾。
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经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由现役部队(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机动作战部队、边海防部队和警卫警备部队等;海军:近海防御、远海防卫,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空降兵、雷达兵、和电子对抗兵等;火箭军: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使用,核常兼备、全域慑战,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和各种保障部队;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无锡、桂林、西宁、沈阳和郑州5个联勤保障中心)和预备役(组建于1983.3,由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组成)组成。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可追溯到1938.5的延安市警察队。
18年起,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军委-武警部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
民兵
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基干民兵和普通,前者由28岁以下退役士兵和经选拔的军事素质过硬的男女青年组成,后者由18-35岁符合兵役男性公民组成。边疆、海防、少数民族地区和特殊情况下,基干民兵年龄可放宽。
编组以乡、行政村和厂矿企业为单位,编为民兵营、连、排。
国防动员
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使社会诸领域的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始于奴隶制社会末期,发展于封建和资本主义社会。
地位作用
- 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
- 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 支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内容
武装力量动员
也称人员武装动员,为了应对战争、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的需要,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应急)状态进行地一系列活动。
国民经济动员
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和医疗卫生等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
交通战备动员
政治动员
平时表现为国防教育。战时包括国内政治动员和外交舆论宣传。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概述
原则
- 坚持法治和保障人权
- 坚持维护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筹各领域安全
- 坚持促进共同安全
-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专群结合(专门机关和群众)
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新时达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体现了我们奋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智慧和使命担当。
需要牢牢掌握“一个总体和十个坚持”。
关键是“总体”,核心要义是“是个坚持”:
-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 ~统筹发展和安全
- ~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 ~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
- ~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
- ~推进国际共同安全
-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总体”、“十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宝贵经验。
国家安全形势
新兴领域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的新兴领域,是相对于传统安全对国家安全领域的新拓展。主要有:
- 网络空间安全: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 外层空间~:1.外层空间处于和平开发、利用和非军事化的状态;2.本国航天器在外层空间不受干扰、碰撞或攻击威胁的状态。
- 国际海底区域~:保护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享有国际权力和现实利益。
- 极地~:保护我国在极地享有国际法权力和现实利益。
- 生物安全。
国际战略形势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国际战略形势总体稳定,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演变加速,国际秩序继续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进。
总体表现
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波折,大国战略博弈更加激烈,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空前增多。
大国战略博弈更加激烈: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呈现西方与新兴大国消长竞合。西方大国分化弱化,新兴大国群体崛起势头仍在延续,彼此博弈竞争面凸显,美俄、中美战略角逐尤为激烈。围绕权⼒和利益在分配的较量加剧,围绕战略要地、 战略资源、 战略通道的争夺升温,地区秩序主导权之争、规则之争、发展道路之争尖锐复杂。
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空前增多:
- 恐怖主义威胁不减:“独狼化”、“伊斯兰国”。
- 网络日益成为犯罪分子甚至恐怖组织的活动平台:来源不明的黑客攻击,网络恐怖主义。
- 愈演愈烈的难民问题:源自中东等地区的难民危机冲击相关国家发展和国际秩序,威胁地区和平稳定。
- 大国战略军备与军控领域博弈加剧。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概述
关于军事领域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1.军事哲学层次上;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层次上。
军事思想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和军事实践的基础上,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及民族传统、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 政治性
- 实践性:军事思想源自军事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 时代性:任何军事思想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有各自时代特征。
- 民族性: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差异。(《孙子兵法》—— 孙武)
- 继承性:军事思想是军事实践的产物,又是在批判地继承已有军事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 创造性:军事思想以军事实践活动为基础,但并不是军事实践活动在人的大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军事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武经七书
宋代政府编纂的武学教材,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传说战国尉缭所著)、《六韬》、《三略》和《李卫公问对》(唐太宗与李靖的问答)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代表作
纵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内容,精华多见于
《孙子兵法》:
- 重战、慎战、备战思想:高度重视、慎重对待、未雨绸缪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 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1.“庙算”制胜;2.诡道制胜;3.“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
- “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 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 战争观和军事方法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提出“军事辩证法”:1.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2.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3.保存自己,消灭敌人;4.胜负靠主观努力;5.自觉能动性是将胜利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性因素;其余观点参见书本。
- 人民军队思想: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没有人民的一切。
- 人民战争思想: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2.首先在反动派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采取“波浪式”推进政策扩大,作为人民战争的依托;3.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4.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
-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2.歼灭战;3.力求主动,力避被动;…
- 国防建设思想:1.正确部署国家的反侵略战争准备;2.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习近平强军思想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具体可以概括为“十一个明确”,以新版教材为准:
- 明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全面加强军队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 明确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人民军队必须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到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 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扭住强敌对手,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 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更加注重聚焦实战、创新驱动、体系建设、集约高效、军民融合,加强军事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
- 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 明确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基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 明确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必须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 明确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基本方式,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 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 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全面锻造过硬基层,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现代战争
战争概述
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特殊社会历史现象。
本质
- 政治层面: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社会政治矛盾极端尖锐化而爆发的暴力斗争。
- 经济层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任何战争无不同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条件密切联系。
- 军事层面:各种类型、规模的战争本质都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基本特点
- 激烈的暴力对抗:物质暴力
- 快速地流动变化:兵行似水,流变不息
- 充满盖然性或偶然性
新军事革命
定义和主要标志
定义:20世纪末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全面而深刻的军事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演变过程中,在科技、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包括军事技术、武器装备、体制编制、战争形态、军事理论、作战方式、军事训练等诸方面的根本性变革,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一场军事革命。
主要标志:信息化武器系统逐渐主宰战场,出现知识密集型的信息化军队,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军事理论及其体系彻底革新,信息化战争最终取代机械化战争。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主要方面
-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是信息化。
- ~基本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
- ~基本途径是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复合发展。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机械化促进信息化。
- ~发展步骤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
- ~根本动力是改革创新。
- ~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机械化战争
基本特征
- 激动速度快
- 火力毁伤重
- 战场范围广
- 战争消耗大
信息化战争
概念
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基本特征
- 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成为战争主导。
- 信息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
- 战场网络化、一体化。
- 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
- 制信息权成为争夺的制高点。
信息化装备
概述
分类
按功能可分为: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和信息系统;按作战体系可细分为:信息化作战平台(武器装备体系的“骨干”)、指挥信息系统(凝聚战斗力的“血脉”)和信息化杀伤武器(战场杀伤的“中坚”力量)。
信息化作战平台
分类
- 陆战武器平台: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
- 海战武器平台:水面舰艇(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攻击舰和综合补给舰)、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攻击性核潜艇和常规潜艇)
- 空战武器平台:空空和空地作战的主战装备和运载工具。主要有战斗机、轰炸机、电子战飞机、运输机
指挥信息系统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由指挥控制、情报、通信、信息对抗、综合保障等分系统组成,可对作战信息进行实时获取、传输、处理,用于保障各级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和武器实施科学高效指挥控制的军事信息系统。
分系统类型
- 指挥控制系统:战略级指挥控制系统、战役级
、战术级。 - 情报系统:侦察监视系统、预警预测~、情报处理中心。
- 通信系统:通信信道、交换设备、用户终端设备
- 导航定位系统:GPS、GLONASS(俄)、“北斗”
信息化杀伤武器
新概念武器种类
主要有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军用机器人和非致命武器。
定向能武器
- 激光技术和激光武器:激光测距机和激光雷达、激光制导、激光通信和激光武器
- 微波武器
- 粒子束武器
动能武器
- 动能拦截弹
- 电磁炮
非致命武器
为达到使人员或装备失能,并使附带破坏最小化而专门设计的武器系统,又称失能武器和非杀伤武器。按用途分为反装备非致命武器和反人员非致命武器。